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制造成本比较高,维修成本也相比来说较高,导致险企承保意愿低。
03智能化新能源汽车的碰撞修复成本可能非常高,进一步增加了险企的承保压力。
05作为新能源汽车用户,需要接受维修成本高于传统燃油车的现实,并承担对应费用。
实事求是的解读这样的一个问题应当给出肯定的答案,但上险难的问题主要集中于新能源汽车里的营运车辆;比如出租车、网约车和运输用客货车,客观上确实有部分险企不愿意为此类车辆承保商业险。而有意思的是银保监会也只能对其拒绝为车辆承保交强险做监督,对于是否承保商业险是无法干涉的;因为商业险的销售属于商业行为,买卖双方都有权决定是不是销售商品或服务还有是不是购买商品或服务,所以这个难题基本无解。
家用新能源汽车的上险实际上并不难,除非车辆的行驶里程过大或者故障维修记录过多;亦或者车辆有过多的出险记录或违章记录。
但是即便是家用新能源汽车的商业险费用也是要略高一些的,只不过相较于用车过程中节省的成本而言依然可以接受。
以2023年数据为参考,新能源汽车商业险平均保费为4003元,是燃油车商业车险的1.8倍。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制造成本依然较高,整组总成的费用至少数万元起步;如果是纯电动汽车的线万元,这还只是普通家用代步车的标准。可是车辆的动力电池组是比较容易损伤的,因为几乎所有乘用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组都在底盘的最下方;车辆在行驶中哪怕是遇到一块石头也有一定的可能导致动力电池组变形,而一旦变形至电芯或控制单元损坏则要换掉总成。
一般维修厂是没有技术条件去拆修动力电池组的,即便可以维修,作为用户而言也很难接受在第三方维修机构修理过的核心总成;而车主又有权利要求更换总成,所以星越汽车的平均赔付率才会接近85%,而综合成本率才会高达120%。
说白了就是承保新能源汽车很容易让险企得不偿失,可是保险业属于金融业;只有交强险有一定的公益性质,险企推出商业车险的初衷就为了盈利,所以险企给新能源汽车承保的意愿低是必然结果。
网联大多数表现于座舱智能化,主要是大屏幕和系统生态;这一部分对于险企而言无关紧要,因为不是严重的碰撞则不会导致座舱内部严重破损毁坏。可是第三步的智能化并不是指座舱域,而是指智能驾驶——智能驾驶需要诸多硬件配置,比如成本较低的超声波雷达,成本比较高的毫米波雷达,成本很高的激光雷达;以及一系列的摄像头。
有一些售价十万级的新能源汽车也会配备双目摄像头甚至是毫米波雷达,十几万元的新能源汽车用上三五个毫米波雷达也不算夸张;甚至现在有售价在15~20万区间的新能源汽车用上了激光雷达,其中更不可思议的是在车头两侧使用双激光雷达方案的车辆。
碰坏一个毫米波雷达往往需要两三千元甚至四五千元的成本,碰坏一个激光雷达的更换费用能够达到上万元。
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程度只会慢慢的高,因为各类传感器的市场规模在逐渐加大,车辆智能化的程度会慢慢的夸张。加之动力电池的更换成本也是很高的,所以新能源汽车对于险企而言确实像是“烫手的山芋。”
但是险企毕竟是要盈利的,那么留给险企的选项也就只剩下涨保费了;作为新能源汽车用户也只有接受这个客观事实,毕竟车辆的维修成本高于传统燃油车,这也算是使用智能新能源汽车的代价。至于车企自己搞车险也不会有所改变,这是企业性质决定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