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不出险的情况,燃油车保费一年比一年低,新能源车保费却越来越贵。”近日,在浙江杭州的一个车友群中,车主的吐槽引起了共鸣。
不少人晒出自己2023年与2024年的保单,在上一年未出险、未违法、保额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有的续保保费上涨了数百元。有出险、违章的车主,车险涨幅更大,可达1000元至3000元不等。
新能源车在国内乘用车销量中,已经占据半壁江山。然而,给爱车上保险,却让不少新能源车主感到头疼。新能源车省下的油钱,都变成了保费?问题出在哪?
上海“90后”新能源车主曹飞(化名),给记者发来2023年、2024年的保单,保费分别是3071元、4232元,今年足足涨了1161元。其中,车损险涨了232元,第三者责任险涨了100元。此外,今年保险公司还要求他投保司机、乘客等车上人员责任险,否则系统审核无法通过,这又多出了829元。
“我问保险公司涨价原因,对方说因为新能源车整体的出险率高。”曹飞说,保费突然涨了30%,这让他有点困惑,“整体出险率高,但我个人没有出险。保险企业是否把风险转嫁给了像我这样的普通消费者?”
对于众多车主来说,选择新能源车的一个重要原因主要在于其较低的日常使用成本。然而,保险费用的持续上升,正在慢慢地消减这一优势。
记者采访的10位新能源车主中,有6位曾驾驶过燃油车。他们透露,在同等车型级别下,新能源车的保险费用普遍要比燃油车高出数百元至2000元不等,没有出险,次年也有一定的可能出现保费“不降反涨”的情况。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新能源汽车车均保费达4395元,较燃油车高出63%。
由此可见,新能源车主们觉得保费高并不是特殊情况,而是行业都会存在的现象。
记者在上海、杭州、金华等地打了5辆网约车,司机不约而同地说:保险有点贵。
网约车驾驶员朱师傅说,今年他车辆的保费是14000多元,比前一年涨了约3000元。“现在在路上有点小剐小蹭,我都是私了,就怕保险再涨价。那你说,买保险的意义在哪里?”他言语中有些怒气,“现在还有很多网约车,以私家车的名义购买保险,保费只要几千元。这对我们营运车辆来说,不公平。”
一边是保费价格走高,另一边,有保险公司却对新能源车“拒之门外”。“小一点的保险公司都不续保网约车了,说系统没法审核通过。”网约车司机高师傅说,据他了解,只有人保、平安、太平洋等大型保险公司可以投保商业险,“想货比三家都难了。”
在网约车司机群体内,对于车辆保险的怨气积蓄已久。“要是再这么涨下去,明年脆就只买交强险了。”朱师傅说。
浙江某经济强县的一家保险公司负责人透露,今年前11个月,该公司的新能源车平均赔付率已接近85%,高出燃油车8个百分点;综合成本率接近100%。尤其新能源货车与网约车等业务,综合成本率已超140%。换句话说,新能源车险业务是个亏本买卖。
该负责人分析,一是新能源车出险率高。今年1月至11月,该公司承保的新能源汽车出险率近30%,高出燃油车12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新车的出险率近35%。
“部分车主从燃油车换成新能源车后,对车辆的提速、智驾等性能较为陌生,操控不当导致出险率上升。同时,新能源车使用成本较燃油车低,日常使用频率高,尤其是货车、网约车的使用频次更高,且驾驶员的驾驶习惯参差不齐,进一步拉升了出险率。”该负责人说。
二是新能源车理赔成本高。与燃油车相比,新能源车售后服务体系不尽完善,主要的零配件供应集中在车企手中,社会维修厂难以获取等质配件。同时,新能源车“三电”系统,尤其是电池维修成本比较高,目前电池等部件高度集成,出险后大多以整体换新代替部分维修,极大地增加了赔付成本。
“我买车落地花了25万,更换电池居然要12万,差不多是半台车的价格了。”前不久,在上海某新能源汽车官方授权服务门店,一位由于事故需要更换动力电池的车主向媒体说道。
近来有关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天价”维修的新闻络绎不绝。广西大学经济学院保险学教授、保险研究所所长唐金成撰文分析,新能源汽车的电池作为其核心部件,占整车价值的30%至40%。一旦电池损坏,通常不可以进行局部维修,需整体更换,这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江苏某财产保险公司理赔部门负责人陶先生也表示,车企在车辆核心部件的定价、定损、质保等方面处于优势地位。诸如“受损电池是部分模组损坏还是整体损坏”“应该进行部分维修还是整体更换”的认定权,大多靠厂家决定,这对作为维修成本承担者的保险公司造成了困扰。
接受采访的多家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和记者说,新能源车作为新生事物,在理赔过程中,还存有一定的道德和法律风险。
业内人士透露,不少新能源车型贬值较快,而新能源车的车损险保额是根据固定的车辆折旧系数计算确定的,这往往导致保额高于二手市场实际成交价。比如,一辆新能源二手车实际交易价12万元,但是车辆保额仍有18万元,车主想获利,那么通过发生车辆严重损毁的事故,就可能换取保险公司全损保额18万元的赔偿。“这本质上是一种骗保行为。”
2024年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向有关财产保险公司等专门下发《关于切实做好新能源车险承保工作的通知》,要求各财险公司要格外的重视新能源车险承保服务工作,重申交强险不得拒保,商业险“愿保尽保”。
但记者调查发现,眼下市面上仍有不少中小型财险公司,不愿承揽新能源车商业险业务。而这逐步推动了“小公司不愿承保→大公司怕亏太多→保费涨价”的恶性循环。
“目前造成新能源车保费高、续保难问题的关键,在于保险公司经营风险与收益的不匹配。”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保险系教授施建祥说,国家鼓励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导向是明确的,但包括新能源汽车保险、维修及养护、二手车交易在内的新能源汽车售后市场,还不太成熟。
如何破题?施建祥认为,可以在加快数据积累和互通、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方面做探索。
新能源车型迭代快,保险公司积累的历史经验数据,有效性在下降。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保险公司使用的NCD系数(无赔款优待系数)会用到车辆的出险次数、违章信息等,除此以外,各家保险公司还有一个自主系数,评估因子包括车主驾驶习惯,车主性别、年龄,驾驶车辆时间、时长,甚至有没有急加速、急减速、急转弯等。每家保险公司精算部门,会根据以上内容对成本做核算,但新能源车的数据仍处于积累阶段。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郑伟就曾公开建议,在严格匿名化前提下推动车辆使用性质和驾驶行为等数据互通,解决保险公司对新能源车数据积累不足等问题。这可以让风险与保费更加匹配,同时能避免非营运私家车主因购买网约车热门车型而受到“误伤”。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方面,当前我国燃油车车险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为[0.5,1.5],新能源车险为[0.65,1.35]。也就是说,保险公司对新能源车险的定价上浮空间存在限制。施建祥建议,可逐步放开新能源车险自主定价系数,依据风险水平实施差异化定价,提高定价精准性和险企承保意愿。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不久前发布《关于强监管防风险促改革推动财险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针对新能源车险的问题提出了具体举措。这中间还包括“丰富新能源车险产品,优化市场化定价机制,研究出台推动新能源车险高水平发展的政策措施,持续深化车险综合改革”等。
今年5月,比亚迪就已陆续分阶段逐步在广东、陕西、山东(不含青岛)、安徽、江西、河南和湖南等地区开展车险业务。比亚迪公布的保险业务业绩显示,第二季度总收入达到了6726.12万元,净利润603万元。保险单价为4900元,比不少燃油车保费还低。
尽管比亚迪单车保险费用偏低,但赔付率却不高,低于新能源车险85%的平均赔付率,仅有70%。原因主要在于其较为严格的限制性条款。
比如比亚迪的“三电质保”,实际有8项要求,否则失去保修权力。具体包括不允许车辆过户,车辆不允许商用,必须定期在4S店保养,三电维修保养一定要使用原厂配件,官方小程序或APP通过认证,12个月内行驶不超过3万公里,事故维修必须在4S店,事故导致维修过三电系统零部件等。
业内人士分析,比亚迪在新能源保险里面已经是“独一档”,车卖得多,保险需求大,能撑起自己的保险业务。但其挣得也不多,只可以通过增加限制条款来减少赔付几率,“要不然也得亏。”
施建祥认为,从根本上解决新能源汽车的保险困局,需要车企、险企、社会共同发力。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应优化车辆设计与生产标准,提升安全性与可靠性,降低事故发生率及维修成本。保险公司应实现更精准化的定价。同时,要增强社会维修力量,降低新能源车维保成本,以此一同推动新能源车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