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上路“快跑”车险如何布局
2024-07-26
作者:星空体育平台app

  近期,百度旗下的无人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热度频升,其无人驾驶出租车业务在武汉现爆发式增长。随着无人驾驶越来越火,其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的安全性和保险保障也引发业内外格外的重视及关注。

  自动驾驶汽车到底靠不靠谱?出现交通事故,谁来担责?保险怎么赔?针对这样一些问题,《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做了深入采访。

  7月7日下午,有武汉网友在短视频平台发布视频,称“萝卜快跑”无人驾驶出租车与行人相撞。8日,百度方面相关负责人回应称:“事故因车辆在绿灯亮起启动之际与一名闯红灯行人发生轻微接触,事故发生后,公司第一时间配合警方处置,并陪同送医检查,目前正在医院进一步观察和休息。”

  去年底,工业与信息化部联合四部门发布《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实施指南(试行)》(以下简称《实施指南》)指出,试点使用主体应当在保障道路交互与通行安全的前提下,为车辆上路通行购买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以及每车不低于500万元的交通事故责任保险。

  根据《武汉市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促进条例(草案)》第三十九条,智能网联汽车应当依照国家规定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和商业保险。使用智能网联汽车从事出租汽车客运(网约车)、道路旅客运输的,还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投保承运人责任保险。

  记者从业内了解到,某财险公司独家承保武汉地区的“萝卜快跑”无人驾驶出租车。尽管具体的保险责任尚未公开,但一般会包含交强险、不低于500万元保额的商业三者险以及平台公司购买的承运人责任保险。

  至于出现事故后,谁来担责?《实施指南》明确,由智能网联汽车一方依法承担赔偿相应的责任的,由试点使用主体承担;试点汽车生产企业、无人驾驶系统开发单位、基础设施及设备提供方、安全员等相关主体对交通事故发生有过错的,试点使用主体可依法追偿。

  在赔偿方面,《实施指南》进一步精确指出,车辆在无人驾驶系统功能激活状态下发生道路交互与通行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互与通行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确定各方当事人的赔偿责任。

  据悉,“萝卜快跑”已在11个城市开放载人测试运营服务,并在北京、武汉、重庆、深圳、上海等地开展全无人无人驾驶出行服务测试。

  虽然各地承保公司、保障责任可能不一样,但是投保险种主要为商业三者险、车上人员责任险、车损险、承运人责任险等。

  《北京市关于快速推进无人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及《北京市无人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管理细则》要求,每辆测试车应当按照第三者责任保险保额不低于500万元、车上人员责任险保额不低于每座200万元的标准投保。据悉,北京保险市场已为多家高科技企业的智能网联汽车提供保险服务。

  国寿财险北京市分公司相关负责的人介绍,该公司承保了北京地区部分“萝卜快跑”无人驾驶车险业务。“按照北京市有关政策,在交强险外,我们为每辆测试车提供500万元保额的三者险、200万元的车上人员责任险以及车损险。”该负责人说。目前,国寿财险北京市分公司按非营运车承保北京地区的“萝卜快跑”,因为它们还处在测试阶段,民众大多是体验使用,平台只是象征性收费。这项业务的自主定价系数为0.65。

  武汉市交通管理局及有关部门也表示,“萝卜快跑”目前仍处于测试阶段,尚未被正式定性为营运车辆。

  2020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个部委联合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的策略》(以下简称《发展的策略》),正式给出了智能汽车的概念——智能汽车是指通过搭载先进传感器等装置,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具有无人驾驶功能,逐步成为智能移动空间和应用终端的新一代汽车。智能汽车通常又被称为智能网联汽车、无人驾驶汽车等。

  《发展战略》提出,到2025年,我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规模化生产有条件无人驾驶的智能汽车,实现高度无人驾驶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的市场化应用。

  工业与信息化部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我国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新车销量占比42.4%,较2022年同期增长10%。预计2025年乘用车L2(组合驾驶辅助)级及以上智能驾驶渗透率将达到70%。

  智能网联化是汽车产业未来演进的重要方向。从行业实践来看,提升汽车智能网联化水平大体上存在两条路径:一条路径被称为“单车智能”,主要是依靠车辆自身的传感器和AI算法相结合来实现智能驾驶;另一条路径是“车路协同”,讲求车辆自身智能化设备与路侧智能基础设施、云控平台、高精度地图等车外设施的联动,综合依靠车、路、云、网、图多维手段协同赋能智能驾驶。

  当前,我国已在封闭环境下或现实小范围内围绕车路协同先后展开了一系列探索和测试。依据工业与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开放测试示范道路2.2万多公里,发放测试示范牌照超过5200张,道路测试总里程累计8800万公里。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为广大购买的人提供自动无人驾驶出行服务似乎也是大势所趋。

  6月30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北京市无人驾驶汽车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提出,支持无人驾驶汽车用于城市公共电汽车客运、出租汽车客运(网约车)、汽车租赁等出行服务。

  7月3日,工业与信息化部等五部门宣布,将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20个城市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

  7月4日,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4家科技公司成为上海市无人驾驶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许可的首批企业。

  此外,深圳巴士集团已取得深圳市智能网联汽车载人示范应用资质,并已获批开行并运营4条无人驾驶公交线月底开通试运营。

  快速发展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对保险业释放了新需求。中国将驾驶自动化分为0级到5级共6个级别,其中2级为组合驾驶辅助,5级为完全无人驾驶。随着无人驾驶汽车商业化阶段提上日程,目前国内配备2级无人驾驶的车辆实现部分量产,3级乃至4级别无人驾驶车辆也有生产计划表。

  在无人驾驶技术推进过程中,无人驾驶车辆不同于传统车辆,保险业面临新的风险挑战和承保模式。

  “智能网联汽车属于新兴事物,保险标的价值较高,风险成因较为复杂,传统风险评估模式难以明确识别风险程度。”相关业内人士表示。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科技实验室主任陈辉认为,无人驾驶技术已进入高度主动驾驶阶段。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汽车的保险责任风险归因将从驾驶员转向车内外实体。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无人驾驶技术作为交通技术领域的又一次重大革命,正在变革和颠覆传统汽车保险。

  平安产险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针对无人驾驶技术带来的风险变化,保险公司应及时作出调整产品定价、理赔规范等,以适应行业快速地发展,积极做好金融保障服务。

  美国机动车碰撞原因调查显示,车辆碰撞归因为驾驶员、车辆、环境和未知因素,其中驾驶员占比最高。

  “但是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成熟,汽车保险责任风险归因发生明显的变化,此时传统车险将演变为‘未来车险’。”陈辉认为,无人驾驶车辆碰撞的主因将发生明显的变化,传统车险所承保的部分风险不复存在,汽车保险需要被重新定义。

  从全国开展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的城市来看,智能网联汽车沿用传统汽车保险制度,部分规章制度只对智能网联汽车保险的保额进行规定。因此,北大汇丰风险管理与保险研究中心主任雎岚表示,考虑到无人驾驶出租车的“无人”属性,传统车险中的交强险、三责险、车上人员责任险、车损险等显然不能够满足全部保险需求。

  为适应新技术所带来的新风险,雎岚建议,保险公司可优先考虑设计无人驾驶出租车专属保险,提供可以覆盖因无人驾驶技术、设备故障而引发损失或伤害的产品责任保险;或是覆盖因网络攻击或数据泄露而导致损失及相关法律责任的网络安全保险等一系列特定保险保障。

  记者梳理发现,在专属产品方面,各地也加快出台政策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保险产品项目研发和落地。

  例如,在北京,《征求意见稿》提出,鼓励保险机构开发适应无人驾驶汽车特点的保险产品,为无人驾驶汽车公司可以提供保险服务;鼓励无人驾驶汽车企业与保险公司合作,共同开发适应无人驾驶汽车特性的保险产品。

  在深圳,《深圳智能网联汽车承保指引(试行)》和《深圳智能网联汽车保险理赔实务要点(试行)》出炉,极大规范了智能网联汽车保险投保和理赔规范。

  作为新一轮汽车科技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方向,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和应用已逐步进入实操阶段,相关保险供给需求日益迫切。那么,其专属保险应该是怎样的?

  陈辉认为,在无人驾驶技术下,汽车的主要风险将转为网络安全风险、软件算法风险和公共基础设施风险等。除上述风险外,还存在设施风险(包括火灾风险、电磁辐射危害风险)、道德和信誉风险等。随着风险的变化,无人驾驶汽车风险的责任主体、责任范围相应发生明显的变化,与此相应的索赔对象、责任分配、费率厘定、保险条款等发生了变化,这些都是“未来车险”有必要进行顶层设计的内容。

  “智能网联汽车风险比新能源汽车风险更复杂,一是因为无人驾驶技术还在不断迭代,二是因为智能网联汽车保险所承保的风险与传统车险截然不同。”陈辉表示,无人驾驶发展尚未成熟,保险公司还只有少数的事故数据支撑完成准确的定价模型。

  为助力快速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保险产品项目的研发和落地,相关业内人士建议,通过创新产品、优化服务、完善费率形成机制等方式,全方面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保险保障水平。

  同时,在加强产业协同方面,多位受访人士建议保险与汽车行业应建立起有效沟通机制,如在事故还原、缘由分析和事故责任界定等方面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搭建第三方风险评级与事故鉴定体系,完善风险评级与事故处理流程,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更全面的保险保障与服务。

  太保产险、平安产险等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保险业正积极研究针对无人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保险,按照每个客户、主机厂及科技公司需求提供综合性保障,以适应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新趋势。(记者 朱艳霞 房文彬 记者谭乐之对本文亦有贡献)